专访 | Adbug CEO张迪:中国广告如何实现可见性透明化?
近日,广告透明度话题再次成为焦点,为此,本编辑部特专访了国内第三方可见性验证公司 Adbug 创始人&CEO , MMA 中国广告可见性与品牌安全标准工作组组长张迪(Martin)。
ADX:宝洁全球近日调整其数字营销战略,您对这一举措是怎样理解的?这会对本土营销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
Martin:首先宝洁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主,它站出来宣告它下一步在媒介透明性上采取的措施的4步框架,显然是经过详细筹备的,而且这些措施在各大品牌广告主心中是有共鸣的。宝洁已在各个国家部署这些措施,并且力度很大很坚决。我下面来为大家详细解释这四个步骤。
1. 可见性
广告可见性可以说是目前品牌类广告,数字媒介购买的唯一准确的考核指标。品牌广告是定位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的有效手段。
消费者几乎不可能在欣赏制作精美的可乐,洗发水广告场景下,打断广告并立即点击消费广告中的产品,这并不是品牌广告的初衷,也很难考核。所以宝洁已经明确了,品牌类媒介的考核优劣的基准指标就是广告可见性。而非目前的普通曝光,点击,互动等。
MRC可见性标准:
展示广告 %50面积露出1秒
视频广告 %50面积连续露出 2秒
这里需要指明的是,MRC在中国境内是一个尚未注册的美国非营利性组织,并且,在美国市场上的认证到中国市场上是完全不适用的,比如“”中国主流浏览器,是360、搜狗、腾讯浏览器等,而非Chorme、IE。
中国移动操作系统的环境则与美国有着天壤之别,这就意味着中美认证与测试环境不一样,而可见性测量正是基于操作系统与浏览器展开的。所以宝洁目前参加了MMA中国的可见性标准制定,以保证从根本上不出现偏差。
2. 第三方验证(AdVerification)
可见性必须是“由第三方公司验证品牌安全,无作弊后的可见曝光”而不是自说自话的自我报告,这阐明了可见性曝光的测量利益与度量衡准确性,第三方的清澈性是必须的。任何参与买卖或者DSP,DMP等的报告都是无效的。
3. Agency媒介代理合同透明
Agency作为帮广告主进行谈判购买的代理,一旦有媒体返点或者加价卖的逐利诉求,很容易从帮买诉求产生帮卖行为,从而使广告主分辨不了或者接触不到正确的媒体或供应商,使Agency动机与行为上与广告主步调不一致。所以说Agency媒介代理合同规范上,也需要广告主审查规避Agency动机上与广告主产生冲突。当然在媒介代理服务费上,宝洁也承诺不会吝啬。
4. TAG无作弊认证
TAG认证更像是一种承诺与信用机制。TAG如果发现某组织有作弊行为,将会立即将该组织剔除出TAG。让供应方在经济上有所记过处分,从而使供应方在行为上有所顾忌。而不是让供需双方一直处于猫捉老鼠的游戏中,这一步也相当必要。
可以说宝洁这四步媒介购买透明的步骤,给所有的广告主一个框架,这也给中国广告主一个教科书般的参照。
ADX:从现实条件看,您觉得阻碍媒介透明在中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?
Martin:首先,MRC这个组织在中国是不存在的。当然在中国受到业界普遍认可的是MMA这个组织,宝洁,联合利华,腾讯,今日头条,媒介代理公司都是参与这个组织建立中国可见性与品牌安全标准的。这个组织会参照现有MRC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,不久的将来就会推出标准。
其次,TAG这个组织也是不存在的,当然MMA内部也会考虑类似TAG这样的信用机制。
第三,中国媒介购买返点是全世界最盛行的,所以几乎是一种文化了。文化的改变应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但不妨碍广告主其他步伐的跟进。
ADX:您认为,作为媒介供应链的参与者,在各自的领域(代理商/媒体平台/DSP/第三方监测机构)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Martin: 透明化的大潮已经不可逆,我觉得各个环节可以参考宝洁的4步步骤,调整自己的姿势。
ADX:中国广告可见性验证的标准化将如何推动?
Martin:在中国可见性验证标准的施行有几个优势:
1. 中国并不是像美国一样比如视频媒体集中在youtube,光视频媒体中国就有优酷,爱奇艺,腾讯,乐视,今日头条等等各种选择,在这个格局下广告主还是有很大盘旋余地的。
2. 广告主的意识很强烈,目前国际品牌快消类的增长,不及GDP或者通货膨胀,甚至是下降的,而媒介可见性透明对广告主销售的增长是立竿见影的。这个广告主的推动力现在相当大。
3. 在中国媒介代理Agency的话语权也很重,他们的推动也很重要,目前他们正在代表广告主推动。
4. 新进媒体首先会拥抱可见性标准。量大可见的新媒体库存,正在拥抱可见性标准,因为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没有历史的包袱,他们需要品牌广告主的广告填充率。优质品牌广告也是消费者喜欢的内容。这个点也值得品牌广告主考虑。
1)专访 | Adbug创始人张迪:品牌安全与可见性验证将成为2017年必谈话题
7)纽约时报:新手法,俄国广告诈骗集团Methbot每日不法所得达500万美元
9)虚假机器人流量搅局,移动广告在 2017 年将何往何从?
10)Twitter 错误标高广告数据 35%,主动退款给广告主
11)Facebook预计2017年广告营收增速大幅放缓,FAN广告可见性受质疑